永陽鎮原名“草市”,宋朝嘉佑五年即公元1060年改為永陽,建鎮近千年,是吉安市四大古鎮之一。永陽鎮位于吉安縣西南部的禾水之畔,素有吉安縣的“南大門”之稱,東與敦厚鎮、橫江鎮相連,南與泰和縣相鄰,西與指陽鄉、敖城鎮交接,北與安塘鄉、登龍鄉接壤。禾水河橫貫東西。該鎮自古就是吉安縣登龍鄉、安塘鄉、官曰鄉、指陽鄉、敖城鎮、橫江鎮以及泰和禾市、螺溪、三都、石山、橋頭等周邊鄉鎮經濟文化中心和商貿流通中心。全鎮國土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40公頃,31800人口。歷史文化永陽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有狀元有時中等歷史名人盛名遠播,東園龍燈等民間文化全省有名。永陽鎮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腳下的商賈重鎮: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永陽鎮春風沐浴;政通人和,物阜民康;百業俱興,人民安居樂業。區位優勢永陽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能源充足、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永陽鎮距吉安市中心城區和京九鐵路客運站30公里,距井岡山機場16公里,贛粵高速公路吉安縣入口處距我鎮僅10公里,省道南(昌)、井(岡山)、吉(安)永(新)公路穿境而過。2、通訊發達。全鎮實現了電話程控化、傳輸數字化和移動通訊漫游,可提供國內、國際長途電話直拔及傳真電傳等服務。3、電力能源充足。建有3.5萬伏變電站一座,全鎮各村進行了農村電網改造,電能質量和運行有充分保證。自然資源1、土地資源:全鎮國土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40公頃,林地面積3300公頃,水域面積800公頃,全鎮荒山、荒坡、荒水面積較多,開發利用潛能大。2、水及水能資源:境內禾水河是贛江的一級支流、水量充沛,擁有2座(二)型水庫和一條1個流量的龍坡灌渠和山壙水庫105座。3、生物資源:動植物品種類型繁多,森林、草地、動植物,水等生物資源豐富,全鎮生物種類有200多種,鎮內大量種植濕地松等。4、礦產資源:全鎮已探明的礦產資源達近10種,具有潛在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產有石灰石、高嶺石等。5、人口資源:全鎮人口密度435人/平方公里,勞動力資源充足,勞動力價格比較低廉。6、旅游資源:永陽鎮歷史悠久,民間習俗、傳聞軼事、古跡眾多,無論是人文古跡,還是自然景觀,旅游資源豐富,生態旅游村中洲村,東園龍燈、曲山古祠。鄧家古松柏處處勾畫出旖旎風采。工業園區永陽工業園坐落在禾水河畔,吉井公路旁,距吉安市中心城區和京九鐵路客貨運站30公里,距井岡山機場16公里。園區現有土地38487m2,擁有閑置廠房50多幢,園區規劃合理,環境優美,實現了“五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園區道路平整并進行了硬化。目前園區擁有萬世豪服裝廠、精制米廠、塑料廠、工藝美術廠、木材加工廠等十余家企業,投資總額一千余萬元。為推進園區發展,鎮制訂了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興業:一是實行優惠政策“零”收費。水電費按園區成本價收取,進園企業享有縣工業園區同等優惠政策,政府不收取治安聯防、衛生防疫等任何鄉鎮規費;二是經營環境“零”干擾,永陽工業園由鎮政府、鎮紀委掛牌保護,除工商稅務以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進園檢查,對損壞客商利益,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一經發現從嚴查處;三是優化服務“零”缺陷。設立永陽工業園管理辦公室,由鎮政府和新印總廠駐永陽辦事處合署辦公,共同為客商進行全方位服務,協辦各種辦事辦證手續,解決各類突發性矛盾和困難,使客商進得來、留得住。商貿經濟永陽鎮是全省“小城鎮建設示范鄉鎮”之一,圩鎮現有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00人,輻射湖南、廣東、江西三省五縣十市,人口日流量2萬多人,車流量大,每天有百余量大中巴車發往全國一些主要城市,信息量,物流量豐富,是客商投資興業的寶地。投入數千萬元硬化街道路面,興建商業街,建設萬余平方米的大型農貿市場,水、電、路等各項配套設施齊全,商貿經濟蓬勃發展,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1000多戶,涌現出不少個私大戶,如永陽單板廠、砂石公司、恒新休閑農莊、鴻志液化氣站、吉強酒廠。
江西境內有大小河流2400余條,常年有水的僅160余條。河流總長約1.84萬公里。全省各主要河流均匯注鄱陽湖后經湖口入長江,瑞昌、彭澤等地部分河流直接入長江,萍鄉、尋烏和定南部分河流則分屬湘水和珠江流域。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
贛江是長江的第7大支流,南北縱貫江西省,在贛州由章江、貢水匯合而成。贛江全長991千米,其中干流長751千米。贛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古稱揚漢(楊漢)、湖漢等,流域面積8.16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積的51%。以萬安、新干為界,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中上游多礁石險灘,水流湍急;下游江面寬闊,多沙洲,因此贛州以下便可以通航。舊時沿岸各地是長江下游與兩廣的交通紐帶。
贛江又是鄱陽湖流域5河之首,由南至北縱貫江西全境。贛江上游稱貢水,發源于石城縣石寮崠,主河道(干流)至吳城人湖口全長766公里,流域面積83500平方公里,占鄱陽湖流域面積的51.5%。按流域面積居長江八大支流的第七位,按水量則僅次于岷江、湘江、沅江居第四位,而單位面積產水量則居八大支流之首。贛江水系支流眾多,河長大于30平方公里的干、支流共125條,集水面積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00余條,集水面積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19條。
?
上游:贛州以上為上游,山地縱橫,支流眾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猶江等,分別匯入章水和貢水。東源出自贛州市石城縣的武夷山黃竹嶺,稱綿水,流經瑞金,在會昌縣與湘水(江西)匯合,稱貢水,流經于都、贛縣、章貢區,為贛江正源;西源章水發源于崇義縣聶都山張柴洞,流經大余、上猶、南康、贛縣、章貢區。
中游:贛州至新干為中游。贛州至萬安段,由于河流切割遂猶山地,多峽谷和險灘急流,萬安水電站建成后,險灘多已消失;萬安以下,河流進入吉泰盆地,河面漸寬,水勢和緩;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脈,形成一較長的峽谷帶。
下游:新干至吳城為下游,長208公里,江闊多沙洲,兩岸筑有江堤。
?
二、撫河
?
撫河,水名,位于江西省東部。是鄱陽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發源于武夷山脈西麓廣昌縣驛前鄉的血木嶺,全長312公里,流域面積1.5811萬平方公里。一般稱主支盱江為上游,其間自南城至撫州有疏山、廖坊兩處火成巖壩段,以下為逐步開展的平原或丘陵;撫州以下為下游,兩岸為沖積臺地,田疇廣闊。過柴埠口,撫河進入贛撫平原。至箭江口分為東、西兩支,東支為主流,經梁家渡下泄,由青嵐湖注入鄱陽湖。
撫河流域位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主要農作物為水稻、棉花、甘蔗、瓜果等,其中南豐蜜橘最負盛名。林地80余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063萬立方米,其中武夷山林區和大王山林區為江西省主要木材產區,松、杉、樟、楓等為主要樹種;礦產有煤、鐵、銅、鉀、鎢、錫、鈾等。
?
鄱陽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上游(撫州以上)又稱盱江。全長312公里,流域面積1.5811萬平方公里。一般稱主支盱江為上游,其間自南城至撫州有疏山、廖坊兩處火成巖壩段,以下為逐步開展的平原或丘陵;撫州以下為下游,兩岸為沖積臺地,田疇廣闊。過柴埠口,撫河進入贛撫平原。至箭江口,撫河分為東、西兩支:東支為主流,經梁家渡下泄,由青嵐湖入鄱陽湖;西支分而為三,水系略顯混亂,大部分經向塘、午陽回歸主流,經整治后西支僅在大水年分洪,一般年份獨流入湖。下游李家渡水文站年均徑流總量為139.5億立方米,實測最大流量8490立方米/秒。流域內溪澗眾多,水勢跌蕩,水能蘊藏量約60萬千瓦。
撫河支流有:上游的長橋水、青銅港、瞿溪河、密港水、石咀水、九劇水、滄浪水等。中游的黎灘河、龍安水、茶亭水、桐埠水、金溪水、崇仁河、宜黃水。
郁孤臺。到了贛州郁孤臺是必去的,郁孤臺位于贛州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始建于唐代。因樹木蔥郁,山體孤獨而得名。
八鏡臺。八位于建于贛州龜腳尾公園章江和貢江交匯處,八鏡臺始建于北宋年間。站在八鏡臺樓上,可以看到章江和貢江交匯、整個老城區也竟在眼下、一覽無余。樓下就是郁郁蔥蔥的樹木,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旅游散步的好去處。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