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終端pda是指具備電話、藍牙、通信、網絡、定位、計算、拍照、存儲、數據采集等多種功能的便攜式終端設備,在工業場景中應用較為廣泛,具有針對工業現場設計的高防護性、快速響應、堅固耐用、高穩定性、快速響應等特點。
作為快速的手持式數據處理設備,手持終端pda除了一些基礎性能外,通常還集成條碼讀取、條碼識讀、二維碼掃描、二維碼識讀、條形碼讀取、條形碼掃描等與數據采集與傳輸密切相關的功能,不僅能滿足各行業數據采集需求,也能進行及時的數據傳輸,實現電子化數據管理。
一、設備驗收標準
1、設備驗收標準一般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規范;
2、根據設備的種類或使用領域的不同,設備驗收標準各不相同;不同的設備采用的標準不同;
二、驗收方法
1、小型設備驗收一般甲、乙雙方確認設備質量合格后即可完成驗收,流程簡單;如下針對大型設備驗收進行說明;首先,完成設備自檢,并提交自檢報告;
2、其次,預驗收。自檢合格報告經監理機構確認后,組織驗收工作。
3、然后,竣工驗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項目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提交驗收報告。
4、政府相關部門的行政許可驗收;非特殊情況下,可忽略此項。
5、最后,最終驗收。一般在質保期過后進行最終驗收,驗收合格后進行設備移交。
注意事項
1.設備驗收標準一般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規范;
2.根據設備的種類或使用領域的不同,設備驗收標準各不相同;
3.大型設備驗收,首先,完成設備自檢,并提交自檢報告;
4.其次,預驗收。自檢合格報告經監理機構確認后,組織驗收工作。
5.竣工驗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項目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提交驗收報告。
6.政府相關部門的行政許可驗收;非特殊情況下,可忽略此項。
7.最終驗收。一般在質保期過后進行最終驗收,驗收合格后進行設備移交。
1.詳細使用說明2.id510手持式智能核驗終端是一款用于身份核驗的設備,具有高效、準確的特點。它可以通過讀取身份證上的信息,進行身份核驗和比對。使用該終端時,首先需要將身份證放置在終端的讀卡槽中,終端會自動讀取身份證上的信息。然后,終端會將讀取到的信息與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比對,判斷身份是否合法。終端還可以進行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以提高核驗的準確性和安全性。3.此外,id510手持式智能核驗終端還具有其他功能,如記錄核驗結果、導出核驗記錄、連接到服務器進行數據同步等。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配置終端的功能。終端的操作界面簡潔明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總體而言,id510手持式智能核驗終端是一款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的設備,可以在身份核驗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一,外觀檢驗
1.對設備及外包裝進行拍照記錄,檢查設備的外包裝是否完好,有無破損,浸濕,受潮,變形等情況,對外包裝箱的表面及封裝狀態進行檢查;
2.檢查設備和附件表面有無殘損,銹蝕,碰傷等情況,重點檢查主機,主要配件和主要工作面;3.若發現包裝有破損,設備和附件有損傷,銹蝕,使用過的跡象等問題,應作詳細記錄,并重點拍照留據,及時向供應商辦理退換,索賠手續.
二,數量檢驗
1.數量檢查時應以供貨合同和裝箱單為依據,檢查主機,附件等設備規格,型號,配置及數量,并逐件清查核對;
2.認真檢查隨機資料是否齊全,如說明書,產品檢驗合格證書,保修單等,計算機的相關技術資料應包括驅動程序等軟件在內;
3.要注意檢查設備的序列號和出廠編號,必要時可以進行網上核對;
4.認真作好開箱清點記錄,寫明地點,時間,參加人員,箱號,品名,應到和實到數量,如發現短缺,錯發等問題,要及時作好記錄并保留相關材料.
三,質量檢驗
1.設備加電測試之前,應檢查所接電源,確保和設備電源要求一致;
2.設備應能夠正常啟動,運行期間無故障報錯信息,應對設備進行至少48小時不間斷的加電測試;
3.要嚴格按照合同條款,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的規定和程序進行安裝,調試;
4.對照產品說明書,檢查設備的技術指標和硬件配置是否達到要求
儀器設備管理 設備作為一項重要資源要素,應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參與體系運行,以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因此,應建立符合準則要求的設備管理體系,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使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滿足檢測工作的需要。 建立設備質量管理體系 ⑴建立設備管理組織 設備管理組織有質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支持服務部門構成。根據設備管理工作的特點、范圍和工作量,確定管理人員、核查人員、操作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職責、權力與相互關系,使各項管理職能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相關崗位,盡量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 ⑵制定設備管理程序 設備管理程序是檢測機構實行設備管理的途徑。通過建立相應的程序文件,明確設備管理活動的過程、步驟、內容和所有環節,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編寫設備作業指導書 設備作業指導書是指導檢測人員操作設備的規范性文件。一般設備可按照說明書操作,大型、復雜的儀器或操作人員流動性大、性能不穩定的設備需編寫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 健全設備質量管理制度 ⑴評審制度 評審是添置或處置設備的一項前期工作,主要從設備的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維護性等方面綜合分析,目的是為了合理配置設備資源,發揮設備的最佳效益。對于大型、貴重、精密的儀器需進行可行性認證,達到技術上先進,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經濟上合理;對于租借、維修、淘汰的設備,以及小型或輔助設備,應進行必要的評審。 ⑵驗收制度 驗收是保證添置或維修的設備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儀器設備的開箱拆封應在設備管理員、操作人員、供應人員等有關人員都在場時進行,驗收過程中,應對設備評審要求、訂貨合同和裝箱清單,逐一清點,并做好記錄。對于大型、精密的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后,還應通過一定時期(合同期內)的試運行,根據實際運行效果和各項指標測試結論,確認無質量問題方可驗收。儀器設備經驗收后方可辦理移交手續,交付使用。 ⑶使用制度 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建立設備使用制度,對人員、工作環境、設施條件、維修、保養等提出明確要求做作出規定。 ⑷記錄制度 記錄是建立完整的設備檔案,保證設備正常運銷的一項基礎工作,對設備管理的責任落實、制度執行及管理程序的運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臺設備從計劃選購到淘汰都應保持完整的記錄,內容除一般性設備檔案外,還應設備購置、檢定、維護的計劃,論證意見或報告,調試驗收報告,設備使用和校準記錄,儀器故障和維修記錄,運行狀況,性能變化,異常現象及整改情況等。 ⑸核查制度 核查是證實設備符合技術規范,避免影響檢測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操作人員在使用儀器前后,應按照技術規程和說明書,采取自校、比對等方法,校準主要性能參數,保證儀器的準確度和量程范圍符合要求。質量管理組應定期檢查設備的使用、記錄等情況,對新購置或租借的設備、現場檢測使用的設備、使用頻繁或漂移較大的設備,應制定核查程序,使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儀器設備校準與檢定 校準 ⑴校準的定義 校準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裝置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準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該定義的含義是: ①在規定的條件下,用一個可參考的標準,對包括參考物質在內的測量器具的特性賦值,并確定其示值誤差。 ②將測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準鏈,將其溯源到標準所復現的量值 ⑵校準的目的 ①確定示值誤差,并可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范圍之內; ②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可調整測量器具或對示值加以修正; ③給任何標尺標記賦值或確定其他特性值,給參考物質特性賦值; ④確保測量器給出的量值準確,實現溯源性。 ⑶校準的依據 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可作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校準的結果可記錄在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中,也可用校準因數或校準曲線等形式表示校準結果。 檢定 ⑴定義及檢定對象 檢定是指查明和確認計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檢查、加標記和(或)出具檢定證書(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規范第9.12條》)。檢定是法制計量工作中計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規范第9.6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對象是法制管理范圍內的計量器具。我國在1987年由國家計量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共分十二大類千余種,同年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即用于貿易結算、安全保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四個方面的工作計量器具55項;1999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又增補了強檢工作計量器具4項6種。強制檢定應由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我國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以及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的各項最高計量標準,也實行強制檢定。這些構成了我國計量器具檢定的對象。 ⑵計量器具的法定要求 計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為計量要求、技術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體操作是對其進行計量檢查、技術檢查和行政檢查,這三方面的檢查也稱為檢定的三分量。 ①計量檢查 確定計量器具的誤差及其他計量特性,如測量不確定度、示值誤差、準確度等級;穩定性、重復性和漂移;讀數裝置分辨力、分度值、電磁干擾敏感度等。 ②技術檢查 為滿足計量要求而必須具備的結構、安裝要求,讀數的可見性,是否存在欺騙的可能等。 ③行政檢查 包括標識、銘牌、型式批準、檢定標記、許可證標記、有關證書及有效期、密封,鎖定和其他計量安全裝置的完整性、檢定、修理和維護記錄等。 ⑶檢定的依據 檢定的依據是按法定程序審批公布的計量檢定規程。在檢定結果中,必須有合格與否的結論,并出具證書或加蓋印記。從事檢定的工作人員必須是經考核合格,并持有有關計量行政部門頒發的檢定員證。 校準和檢定的主要區別 ⑴校準不具法制性,是自愿溯源的行為;檢定則具有法制性,是屬法制計量管理范疇的執法行為。 ⑵校準主要用以確定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檢定是對測量器具的計量特性及技術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評定。 ⑶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校準方法,可做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檢定的依據必須是檢定規程。 ⑷校準不判斷測量器具合格與否,但需要時,可確定測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檢定要對所檢的測量器具作出合格與否的結論。 ⑸校準結果通常是出具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檢定結果合格的出具檢定證書,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書。 儀器設備檔案及標識管理 對檢測機構儀器設備的考核關鍵在四個方面: ①所需的檢測儀器設備必須配齊。配齊的概念是不僅包含的參數要齊,而且其量程和準確度要符合檢測標準的要求; ②所有儀器設備必須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③計量儀器設備必須溯源到國家基準; ④檢測儀器設備必須帳目清楚、檔案齊全、管理有序,儀器設備實行標識管理。 儀器設備檔案 按每臺套儀器設備進行建檔,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儀器設備履歷表,包括儀器設備名稱、型號或規格、制造商、出廠編號、儀器設備唯一性識別號、購置日期、驗收日期、啟用日期、放置地點、用途、主要技術指標等; ②儀器購置申請、說明書原件、產品合格證、保修單; ③驗收記錄; ④檢定/校驗記錄及檢定證書; ⑤校驗規程(必要時); ⑥保養維護和運行檢查計劃; ⑦定期歸檔的使用記錄; ⑧保養維護記錄; ⑨運行檢查記錄; ⑩損壞、故障、改裝或修理的歷史記錄。 儀器設備標識與隨機資料 ①編號標識 所有儀器設備均應進行標識,且每臺儀器設備的標識必須是唯一性。 ②狀態標識 根據檢定/校準、比對或驗證結果對儀器設備粘貼可用性識別標識。可用性識別標識分為合格證、準用證和停用證。 a)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合格證 ●計量檢定結論為合格者; ●經符合程序的校準,其校準結果均在規定的技術要求范圍內; ●上述條件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實現,經過比對驗證證明其技術性能符合規定要求; ●不需檢定的,經檢查合格的輔助設備。 b)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準用證 ●多功能檢測某些功能已喪失,但檢測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經檢定/校驗合格; ●經檢測設備某一量程準確度不合格,但檢測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計量器具獲準降級使用。 c)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停用證 ●超過檢定/校準有效期限; ●已損壞或功能不正常; ●計經檢定/校準不符合要求。 儀器設備狀態標識信息應包括以下內容: ●設備編號; ●證書批準日期; ●有效期; ●對儀器狀態進行技術確認的機構名稱; ●負責對儀器設備受控狀態進行確認的檢查人員姓名; ●對準用證應有準予使用的范圍、等級或功能; ●對停用證應有開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狀態正式確認日期; ●隨機資料 隨機資料包括操作規程、儀器說明書復印件、在用的使用記錄等。 儀器設備異常情況控制 儀器設備出現異常情況,如誤用、誤操作、超負荷(過載)或事故時,發現檢測精確度不符合要求,顯示的結果可疑或通過校準/檢測不合格時,應立即停止使用,經重新檢定、校準或檢測證明運行滿意方可使用。由于儀器設備異常情況的原因造成對檢測工作影響時,按不符合檢測工作的控制程序進行處理。 儀器設備運行檢查 ⑴儀器設備運行檢查作用 為保證檢測設備在兩次檢定/校準期間運行狀態和性能符合檢測工作要求,在此期間需要對檢驗設備進行檢查,即儀器設備的運行檢查。 儀器設備的運行檢查最終的落腳點在于對核查數據的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對測量設備的計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斷。有利于檢測機構動態掌握檢測設備的計量性能,并根據運行檢查的結果合理確定檢定/校準間隔,以提高測量數據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縮短由于儀器設備功能異常對檢測數據的追溯期,因此,檢測機構應在檢測設備的兩次檢定/校準周期之間進行運行檢查。 ⑵需要進行運行檢查的儀器設備 在以下情況的儀器設備需要進行運行檢查: ①使用頻繁的儀器設備; ②漂移率大的儀器設備; ③經檢定,但在檢定有效期內已長時間不使用的儀器設備; ④使用一段時間發現穩定性不好或檢測精度不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 ⑶儀器設備運行檢查方法 ①對儀器設備的技術指標(精密度、靈敏度、檢出限、信噪比、分離效能、加標回收率等)進行檢查; ②用兩臺或多臺同型號/規格儀器設備進行測量結果比較; ③利用儀器設備的自校功能進行檢查; ④使用有證標準物質進行檢驗。 ⑷實施運行檢查注意要點 ①運行檢查的性質不同于檢定/校準; 運行機制檢查發生的時間是在兩次檢定/校準之間,它通過驗證檢測設備計量性能的穩定性,以提高檢測數據的可信度。 ②運行檢查要運用核查標準進行過程控制 運行檢查的實質是過程控制,是檢測機構使用核查標準對檢測設備計量性能的過程控制。使用核查標準進行運行檢查,首先要選擇適宜的核查標準,對被核查儀器設備的常用檢測點進行核查;其次在運行檢查的檢測設備進行一定時間的監測,建立核查數據庫,通過繪制極差控制圖、平均值標準偏差控制圖等控制圖的方式來檢測檢測設備的計量性能。 ③實施運行檢查的儀器設備一般是重要的測量設備或參考標準 并非所有重要檢測設備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核查標準,因此《評審準則》9.6條有“適當時”進行說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核查標準,在檢定規程建議有效期內做好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工作,也是保證儀器設備量值準確的一種常用手段。 ④運行檢查應文件化,記錄保存分析 對儀器設備實施運行檢查時,應制定各種重要儀器設備運行檢查的作業指導書,具體描述實施運行檢查的過程,重點是核查標準的穩定性分析及選擇、核查測量點的確定、核查頻率、控制圖的繪制和核查數據的分析。每次核查數據應按記錄控制程序妥善保存。
使用手持終端的3大注意事項第一點、注意初始化很多人不解剛買回來的手持終端為什么要做初始化。給機器初始化其實是在釋放設備的儲存空間、保證設備的安全性、以及降低之后使用過程中錯誤出現的概率。無論是多么嶄新的設備,一定有自己最初的數據源占據了一定的內部空間,為了讓手持機的儲存空間更大所以要初始化。而且手持機有一個最初默認的系統密碼,只有在初始化之后持有者才可以設置屬于自己的密碼,保證設備的安全。第二點、下載各類操作在初始化之后,手持終端保持在一個最干凈、最安全的狀態,想讓它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就需要下載各類操作,例如校驗時間、系統參數、批次名單、增量名單、全量名單以及管理費比例等等。只有將這些都弄好,手持機才是處于一個完整的工作狀態,能夠隨時投入到使用當中。第三點、操作要規范對于一臺全新的手持終端,操作時一定要規范。例如當手持機需要充電時,要先將機器關閉再使用標配的5V電源充電;另外使用手持機傳輸數據時,如果的采集軟件未關閉,那么就不可以插拔USB數據線。以上就是初次使用手持終端時要注意的三點。第一點中要格外注意密碼的設置,做好這一步簡單的操作能夠更好的保護設備和數據信息的安全。另外對于手持終端的操作還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例如遠離強酸、強堿性物質,避免損壞機器的內部構件。在各個方面多加注意,才能夠延長手持機的使用壽命。
一,外觀檢驗
1.對設備及外包裝進行拍照記錄,檢查設備的外包裝是否完好,有無破損,浸濕,受潮,變形等情況,對外包裝箱的表面及封裝狀態進行檢查;
2.檢查設備和附件表面有無殘損,銹蝕,碰傷等情況,重點檢查主機,主要配件和主要工作面;3.若發現包裝有破損,設備和附件有損傷,銹蝕,使用過的跡象等問題,應作詳細記錄,并重點拍照留據,及時向供應商辦理退換,索賠手續.
二,數量檢驗
1.數量檢查時應以供貨合同和裝箱單為依據,檢查主機,附件等設備規格,型號,配置及數量,并逐件清查核對;
2.認真檢查隨機資料是否齊全,如說明書,產品檢驗合格證書,保修單等,計算機的相關技術資料應包括驅動程序等軟件在內;
3.要注意檢查設備的序列號和出廠編號,必要時可以進行網上核對;
4.認真作好開箱清點記錄,寫明地點,時間,參加人員,箱號,品名,應到和實到數量,如發現短缺,錯發等問題,要及時作好記錄并保留相關材料.
三,質量檢驗
1.設備加電測試之前,應檢查所接電源,確保和設備電源要求一致;
2.設備應能夠正常啟動,運行期間無故障報錯信息,應對設備進行至少48小時不間斷的加電測試;
3.要嚴格按照合同條款,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的規定和程序進行安裝,調試;
4.對照產品說明書,檢查設備的技術指標和硬件配置是否達到要求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