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隧道監控量測的一些知識點,和隧道監控量測方案的問題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話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1、隧道的各項監控測量都用到以下規范:
1)TB10121-2007《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
2)JGJ8-2007《建筑變形測量規范》;
3)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
2、通過監控量測達到以下目的:
1)監視圍巖應力和變形情況,保證支護結構穩定、地表建筑和地下管線的安全。
2)提供判斷圍巖和初期支護基本穩定的依據。
3)通過監控量測,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時調整施工方法,保證施工安全。
4)通過量測數據的分析,掌握圍巖穩定性的變化規律,為修改或確認支護結構設計參數提供依據,確定后續工序的安排。
隧道的監控量測方案如下:一、要對隧道的施工全過程進行新奧法施工監測;二、應對相關構筑物進行爆破振動、力學行為變化的監控量測。
實時監控量測不但可以及時提供隧道通過鄰近構筑物地段時隧道拱頂下沉、周邊收斂、圍巖內部位移、鋼支撐受力情況,錨桿軸力,支護和襯砌內應力等信息,用于判斷施工工藝的可行性、設計參數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恰當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護措施;而且可以及時掌握隧道通過鄰近構筑物地段時對鄰近構筑物的影響,為施工爆破方案的選定,為判別構筑物是否安全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實施隧道信息化動態施工控制,既能達到安全快速施工,又能節省工程造價的目的,且具有如下重要的意義:(1)通過施工和環境監測進行信息反饋及預測預報,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指導現場施工,確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與質量和工程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2)在施工過程中對前進的開挖工作面附近圍巖的巖石性質、狀態進行目測,掌握圍巖動態,以及圍巖的施工力學性能,了解支護結構在不同工況時的受力狀態和應力分布,及時改進支護,對圍巖穩定性、安全性作出評價來指導現場施工。(3)驗證支護結構型式、支護參數的合理性,對支護結構、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作出評價及建議,為確定二次支護時間提供依據。(4)通過每次對爆破振動的監控,及時掌握隧道通過鄰近構筑物地段時對鄰近構筑物的影響,為施工爆破方案的選定,為判別構筑物是否安全提供科學依據。(5)為修改變更設計、調整施工方法提供科學依據。(6)有效地避免塌方等工程事故。(7)為本地區后續的類似工程積累寶貴經驗和提供科學資料。隧道監控量測必測項目有:周邊位移量測、拱頂下沉、地質及支護狀態觀測、錨桿及錨索軸力及抗拔力,掌握圍巖和支撐狀態,進行動態管理。
根據測量信息對于隧道施工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根據變形速率判斷圍巖穩定程度和二次襯砌施作的合理時機。每次量測以后,需將記錄及時整理成正式記錄在案。確保在以后出現情況時候可以尋找在案數據進行及時矯正,避免出現重大失誤,給國家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回答如下:假設上午測量的數值為a,下午測量的數值為b,則每天的變化量為b-a。變化速率為每天的變化量除以時間間隔,即:
變化速率=(b-a)/1天
其中,1天表示時間間隔為一天。如果要轉換成其他時間間隔,可以使用單位換算。
一般的話,在隧道里面,光線非常昏暗,個別條件下還有比較大的灰塵,就算用強光手電筒照射,無論是電子水準儀還是普通的光學水準儀,都比較難以操作。
以我有限的經驗來說,還是用電子全站儀比較合適。不過測量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全站儀的豎直角偏差,確保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另外還要仔細檢查棱鏡和棱鏡桿的誤差。還有,用全站儀時,盡量用同一個棱鏡桿,減小誤差。
在豎井井壁四周布置四個點,進行沉降觀測;豎井邊墻成十字交叉設兩條收斂觀測線,依據圍巖情況而定,5米到10米設一收斂觀測斷面。
目的:掌握圍巖力學形態的變化及規律,實時判斷圍巖和支護系統的穩定必和安全性,為安全施工提供指導。監控量測量內容分必測項和選測項:
1、必測項:洞內外觀測、拱頂下沉、凈空變化、地表沉降。
2、選測項:圍巖壓力、鋼架內力、噴砼內力、二次襯砌內力、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間接觸壓力、錨桿軸力、圍巖內部位移、隧底隆起、爆破振動、孔隙水壓力、水量、縱向位移等。
關于本次隧道監控量測和隧道監控量測方案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